常州市:高质量做好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
发布日期:2023-05-04 10:41 信息来源:常州市应急局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常州市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规定》,高质量完成本年度工业企业风险报告工作,部分指标高于目标、好于预期,用五个“先”交出年度答卷。

年度报告平均指标保持领先。充分运用网监中队巡查、社团组织互助、网格化监管、“线上+线下”质量核查等做法,推动高质量完成年度报告。全市33463家企业完成较大以上风险报告,排查名录库外企业1449家,平均每家企业排查较大以上风险数达到3.21条,每亿元GDP排查工业企业数3.49家,累计报告较大以上风险107407条,各项数据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风险数据使用能力勇于争先。运用“常安码”对接省工业企业风险报告系统,全市3万余家工业企业基本实现风险赋码管理;拓展风险报告管理体系,开发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指导模块”,实施动态风险线上审核;利用全市粉尘类风险数据,精准掌握产尘点位,形成粉尘点位每日扫码清扫、隐患排查“两位一体”管理模式,粉尘清扫数据指标连续7个月位居全省第一梯队。

风险点位管控能力持续占先。研判工业企业常见、易产生隐患、重点行业领域涉及的风险点,持续更新“风险管控辞典”,深度嵌入省工业企业风险报告系统,多维度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围绕工业气瓶使用、涂料油漆等常见风险编制专项风险管控指南,发动全市重点行业领域行业协会力量,组织成员单位开展互查自查,共同提升行业领域风险管控能力。

专项培训规范水平探索创先。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培训大纲》,明确规定全市风险报告内容与课时,将相关法律法规、分级管控注意事项、省市系统操作流程、隐患排查治理要求等重点内容全部纳入企业“两员”培训与考核;同时制作风险报告精品课程,通过“常州应急”App提供给全市所有工业企业免费学习,持续拓宽培训工作深度和广度。

企业风险报告维度敢于抢先。探索多方共治风险治理新模式,主动拓宽风险报告填报主体覆盖面,督促企业在报告较大以上风险同时,开展完善完成工业企业重大、较大、一般、低风险四类风险辨识;探索指导涉氨制冷、涂料油漆经营等使用危险化学品等风险等级较高的企业同步开展风险报告。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