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03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7-09 15:50 信息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尊敬的王子纯代表:

感谢您对我省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您所提《关于进一步提升我省全民应急素养的建议》收悉,我们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就相关建议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大推进落实力度。现将有关情况汇报答复如下:

一、强化政府引领,提高全民应急意识

一是在全省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题宣讲。各设区市、县(市、区)组建宣讲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安委会成员单位领导干部、各级应急管理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全部深入基层一线,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专题进行宣讲。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单位以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学习教育,组织省市县三级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

二是积极组织“安全生产大家谈”云课堂。发动组织全省干部职工、企业员工观看“安全生产大家谈”云课堂,推送精品课程。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优势,组织各具特色的线上宣教活动,邀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线上线下同步讲授安全理论、解读重要论述。通过直播、录课等形式开设“云课堂”,与观众线上互动交流,分享安全管理经验、传播安全知识。

三是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制定印发《江苏省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实施方案》,努力打造安全宣传社会化、示范单位精品化、安全文化多元化的“五进”工作模式。组织“落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主题征文,推动广大企业树牢主体责任意识;组织安全生产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民法治安全素养;征集“筑牢安全防线 严守安全底线”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传播安全发展主旋律。线上线下齐发力,推动“五进”活动全面铺开。进企业:部署开展安全生产“红袖章”行动,推动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落实安全责任;开展企业员工安全素质网上测试活动,倒逼企业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员工安全素养。进农村: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走访农村五保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赠送消防读本,讲解家庭防火知识;用“大喇叭”做安全“传声筒”,广泛发动农村群众举报隐匿在偏远地区的“小化工”,鼓励人人争当安全“吹哨人”。进社区:组织公安、住建、消防、燃气等部门开展安全生产进小区服务居民专项活动,对消防设施安全、电梯维保、电瓶车停放和充电燃气使用等联合检查指导;组织安全志愿者给居民发放安全宣传资料,讲解用火用气、用电用油安全知识;组织法治宣传志愿者联合社区网格员、律师开展安全生产专题普法宣传,为农民工送去法治“安全帽”。进学校:举办“安全教育 伴我成长”主题绘画比赛,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少年儿童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开展“一封安全家书”活动,用“小手拉大手”,让亲情成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催化剂;邀请警察、消防员走进校园,开展法制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自我防护专题讲座。进家庭:发起“安全生产进家庭”倡议,号召广大家庭学安全知识,强安全技能,树安全新风;开展“应急之声”线上直播,把“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理念传播到千企万户。各级工会、共青团组织“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水利部门组织“安全生产每日一题”在线知识竞答,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农机安全进合作社、进大户、进农村中小学、进集市、进田间场院“五进”活动,文旅部门组织“安全志愿者行动”,深入社区发放安全宣传手册。·

二、强化责任担当,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应急部门明确把应急科普纳入工作全局,作为基础性和常态化工作紧抓不放,在理顺工作机制、强化平台建设方面多措并举。年初印发全省全民科学素质应急科普工作要点,分解任务、明晰责任,推动各业务处室将其融入监管全过程,做到应急科普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相关事项有人做。加强上下联动,在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工作组织体系,搭建系统内工作平台,明确联络人员,形成沟通及时、信息通畅、反应迅速的工作格局。注重部门联动,与宣传、住建、教育、消防、工会、地震、民防、团委、科协等单位协作,初步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应急科普协作机制。

公安部门将强化全民应急素养纳入社会动员体系强力推进。2020年,省公安厅围绕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探索建立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公安机关社会动员体系。在社会动员体系建设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在发生公安机关管辖范围内的重大突发事件时,社会动员体系承担应急动员引导功能;对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职责范围的重大突发事件或社会安全风险,公安机关配合主管部门做好应急动员引导和社会面宣传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应用,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动员网络,为提升群众的应急素养发挥了应有作用。

交通部门注重收集典型事故案例,制作交通运输企业安全警示教育视频系列短片,广泛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警示教育,提高广大交通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风险意识,提升应急素养,增强主动做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持续开展面向社会的交通运输参与者交通安全法规和知识宣传,营造浓厚交通运输行业安全文化。

卫健部门在2015年就推动出台推进“健康江苏”建设的意见,将提高人民群众卫生应急素养和自救互救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全民自救互救素养提升工程,印发指导文件,提出开展群众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建设群众自救互救体验设施,在公共场所设置自救互救设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自救互救项目、促进自救互救素养核心信息研究与开发、开展自救互救素养宣传教育等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深入开展自救互救素养提升工程,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卫生应急、卫生应急保护人人”的浓厚氛围。

教育部门将应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大中小学校开设《安全健康教育》《应急救护》必修课程,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学校健康安全应急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丰富学校健康安全应急教育资源,建立健康安全应急公共职业体验中心和建设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健康安全应急科普知识竞赛、应急技能大比武,组织安全应急大讲堂、推广典型教育活动。

全省各部门和单位加强交流协作,共同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省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2021年江苏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实施重点工作》,将青少年应急安全提升工程作为重点项目之一,提出在中小学校探索建设公共安全教育体验教室,加强大学生急救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推进应急安全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等。举办科普论坛,深入探讨“应急科普能力与资源建设”课题,研究分享应急科普协作机制建设等对策举措。

三、强化体系建设,丰富各类宣传平台

一是高效开展品牌活动。以一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广泛组织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活动、安全生产公开课等宣教活动,编印图文资料,制作折页挂图、宣传标语、动漫影视作品,播放安全公益广告和警示教育片,组织安全知识有奖答题等,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有效传播应急安全知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以去年为例,我们举办了安全生产云课堂、安全宣传咨询日等活动63万场,参与2000多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多万份,广泛动员参加全国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总积分位列全国第一。开展“安全应急科普环省行”活动。省应急厅还与省科协等10余部门联合开展全省“安全应急科普环省行”活动,创新运用文艺演出、专家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传播应急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安全应急科普环省行”活动开展至今,已走进全省十多个城市,受众超过2000万。

二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形成矩阵。主办行业杂志《江苏安全生产》,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报道安全监管和安全生产典型经验,推广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普及安全知识常识。充分发挥省厅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体作用,及时推送应急安全常识、科普精品力作,把更多优质科普信息和资源定向、精准投放目标人群,并对科普宣教活动进行图文报道,传播渠道不断拓宽,公众参与度逐步上升。

三是强力推进实体化宣传教育。探索建立各种应急科普实体化平台,全省建成及在建科普基地和体验场馆44家,通过展示实物、模拟场景、VR体验等使受众身临其境地学习掌握安全知识常识和应急避险技能。在交通枢纽、商业街区、文博场馆、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广泛张贴或悬挂安全标语、横幅、挂图等,在交通工具电子显示屏、楼宇广告屏持续滚动播放安全公益广告等,传播安全理念、弘扬安全文化。推动企业、农村、社区、学校等设立安全文化长廊、文化墙、安全角、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拓展应急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空间。发挥公共安全体验中心作用。建成设区市公安局、县(市、区)公安局和派出所三级安全体验中心180余家。在国家安全日、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将安全体验设施搬到校园、乡村、社区,让广大群众就近体验感受学习。

四、强化技能培训,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一是创新研发安全宣教产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研发面向企业的《安全作业知识图册》及“安全作业知识教育动漫”,面向农村、社区、学校、家庭,研发以雨伞、保温杯、纸杯、应急包、手提袋等为载体的AR宣教品,通过二维码链接相关视频,使公众随时随地、有效直观地学习掌握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技能。

二是多层次举办应急救援演练。组织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单位针对地区和行业领域实际,突出实战实效,开展自然灾害、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专项和综合应急演练以及多地区、多部门、多层级联合应急演练,检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和处置能力。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举办防汛应急抢险救援实战演练,确保救援队伍时刻保持迅即能动状态。化工监管重点市县,广泛开展危化品泄露、储罐燃爆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组织高处坠物伤人、大型综合体建筑火灾、轨道交通高支模坍塌等专项应急救援演练。突出校园、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火灾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林业部门广泛开展森林火灾处置应急演练,强化防火队伍和护林员队伍建设,提高科学施救和初始火处置能力;电力部门开展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演练,采用桌面推演和实战相结合的方式,跨部门、跨地区联动展开电力应急调度处置。

三是抓住重要节点开展提醒教育。针对春节、五一、国庆等重要节点,组织发布防火安全、交通安全、旅行安全等防范提示和预警提醒。联合各类媒体平台开展安全主题网络直播。结合典型案例开展震慑教育,提升人民群众应急防范意识。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2021年6月25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