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决贯彻“务必整出成效”和“两个不放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向纵深发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安委会会议,深入基层检查指导,高标准推动专项整治;各省委常委、各副省长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各设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省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全力推进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一、今年以来全省安全生产情况
截至9月30日,全省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实现“双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依然严峻。主要抓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防范重大安全风险。针对省内外事故暴露出的问题,省安委办会同省有关部门建立重大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制度,梳理短板不足,采取针对性措施,严防群死群伤事故。各重点行业领域集中力量开展重大隐患攻坚治理,排查重大隐患,实施闭环整改。突出重点时段安全管控,确保了党的百年华诞等重大活动以及春节、中秋和国庆等重要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稳定。
二是落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8个设区市、3个县(市、区)和3个省级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巡查,实现一届任期全覆盖,推动责任不落实、重大风险隐患“两个清单”闭环整改。组织13个省督导组与市、县督导组深入基层,围绕责任落实、重点工作、基层基础开展督导,不断将专项整治引向深入。细化明确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2021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清单,完善省发改委等19个安委会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扎实开展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推动16个省级部门强化行业管理,厘清使用单位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政府领导责任。全面施行工业企业安全风险报告制度,推动落实主体责任。
三是持续加大依法治安力度。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开展“八个一”专题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领导干部进行解读。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统一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加强执法用车保障,规范执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加大事前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责任追究力度,全省应急管理系统执法检查企业5万余家,事前立案2.3万件。
四是全面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组织开展“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学习宣讲,4000余名领导干部共宣讲5000余场次,120万人接受教育。创新开展全省安全生产管理干部大培训,4期培训班共培训1300余人。遴选建设省级重点应急管理学院,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筹建省化工本质安全研究院,66个城市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二、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三年专项整治10个专项实施方案和国务院安委会指导帮助的5个重点行业领域、3个重点关注内容,排查风险、治理隐患,制定完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危化品。一是开展专项整治督导检查。对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化学品储罐集中区、丁二烯企业等开展集中检查,整改重大隐患83条,挂牌督办31家,停止使用设备设施25台/套,停产停业整顿24家;对36家大型油气储存基地开展安全风险深度评估,全面进行整改。二是推进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摸排危化品使用单位24.1万家、风险点34.5万个,整改隐患28.5万余条,停产停业整顿192家。同时,对违法违规“小化工”专项整治进行“回头看”,新发现违法违规“小化工”64家,立案查处45起,关闭取缔41家,移送司法机关18人。三是强化化工园(集中)区安全整治。加快园区封闭化建设,整体封闭5家、局部封闭12家;所有化工园(集中)区建成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预警平台、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应急救援信息化平台;投用特勤消防站22家、危化品停车场8家。
矿山。对煤矿逐个开展全系统各环节“解剖式”检查,对单班入井超30人非煤地下矿山、尾矿库“头顶库”和边坡高度超100米的露天矿山开展专家会诊检查,停止采掘工作面作业或停用设备设施8处、停产整顿10家。煤矿方面,生产工作面全面实行智能化改造,在用智能化采煤工作面5处、智能化掘进工作面7处;实施冲击地压危险作业区域“二道门”制度,严禁冲击地压煤矿新进入1000米以下区域开采,徐州李堂煤矿已安全闭坑。非煤矿山方面,加快推动停用尾矿库闭库销库,3座尾矿库销号,其它6座倒排工期,年底前销号;推广宝地梅山矿业分公司机械化开采和句容台泥水泥5G自动驾驶应用,3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取尾矿充填采矿法;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现非煤地下矿山、尾矿库安全风险的实时监测预警。
三、全力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坚持一体化推进应急救援救灾救助,全力应对处置自然灾害,最大限度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产生活。
一是全力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科学应对“4·30”“5·14”突发气象灾害和“烟花”“灿都”台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24小时在岗值守。派出工作组赶赴受灾严重地区,现场指导抗灾救灾和灾情核查,全面排查因灾害产生的安全隐患。协调下拨省级救灾资金1173万元、理赔保险16487起4366万元,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正常。会同省气象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应急会商机制的意见》,强化与通信管理局、电信运营商的联动,下发《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提示单》10份,转发重要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38份。
二是全力提升灾害防治能力。研究制定提升应对强对流气象灾害能力措施意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省级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完成铜山区、兴化市、金坛市3个全国普查试点地区的调查工作。在关键节点和重点时段,对森林防火重点市(县)开展专项督查,督促各地、各部门切实落实防控责任。
三是全力做好防汛防台工作。举办防汛应急抢险救援实战演练,加强部门协同,提升应急实战能力。台风“烟花”“灿都”以及沂沭泗洪水防御期间,动态调配省消防救援队伍、安能常州公司等抢险救援力量前置备勤,协助驻地开展巡堤查险和低洼受涝地排水作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动态掌握雨情、水情、工情、险情和台风动向,加强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会商研判。强化防汛物资保障,完成新型防汛抢险物资和装备增储工作,督促台风和洪水影响地区物资储备仓库保持战备状态,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运得快、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