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将普查成果应用到洪涝灾害
风险评估及对策研究中
发布日期:2023-03-31 11:08 信息来源:无锡市应急局 浏览次数:

无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多次提出加强极端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对策研究工作。要求总体围绕“极端”性展开工作,找出薄弱环节和漏洞,拿出整改提升意见建议。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成果报告完成后,第一时间将工程性措施和应急性预案相结合,进行项目化推进。

无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牵头制定工作方案,委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编制技术大纲、完成研究报告。市应急管理、水利、气象、市政等部门单位积极配合,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和行业特点,研判灾害风险,查找隐患漏洞,共同制定风险防范应对措施。

构建模型 制定方案

基础资料的翔实程度直接影响到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承灾体风险等级确定的科学性、应对措施的合理性。本次风险评估以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相关成果为契机,收集致灾因子普查成果、水利工程特性指标,以及承灾体普查成果,第一时间将无锡市自然灾害普查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

本次项目研究采用了水旱灾害普查的水闸、泵站、堤防、水库等洪水隐患调查资料,更新构建水利模型。收集3大类20项城市生命线和重点防护对象普查成果,作为承灾体风险评估对象。

水利模型构建以江苏省太湖地区2.16万平方公里的一维河网模型为基础边界,构建了无锡市区1294平方公里精细化水文水动力模型,涵盖1940千米河道、7276个河道断面、162座圩区、259座水闸、560座泵站、534千米堤防、18万个二维网格单元。

水利模型具备“两个耦合、三项模拟”5个主要功能。实现一维河道和二维地形的耦合、河道和雨水管网的耦合,闸泵工程群运行调度模拟、洪水演进过程模拟,以及城市内涝积水过程模拟。模型构建完成后,进行了率定验证,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

无锡市北邻长江,南滨太湖,区域内河网密布,市区地势低洼,为长江太湖之间的洪水走廊,历史上洪涝灾害频发,是全国54个重要防洪城市之一。城市防洪总体按100年一遇标准设防,中心城区按200年一遇标准设防,排涝标准为20 年一遇,市政管网排水标准1年至5年一遇。造成洪涝的降雨类型有梅雨型、台风型、对流雨型。

结合普查成果,根据该市设防标准、降雨历史极值与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雨量对标分析,最终确定以该市遭遇0.35倍(略高于设防标准)、0.50倍(无锡局部历史极值)、0.70倍(适当放大)和1.00倍郑州暴雨四个不同量级,开展风险评估及对策研究,共制定12组方案。

根据模型计算结果,以淹没水深为主要判定标准,划定无风险、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5个风险等级,绘制12张极端暴雨洪涝淹没风险图和20张重点保护对象专题风险图。

结果表明,当遭遇0.35倍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量级强降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基本可以防御,但已经达到防御极限。区域河网水位将达到5.71米,运东大包围内部水位达到3.78米,其他圩区内部水位基本可控。项目还模拟了积水、退水过程,定量分析了圩内、圩外河道洪水特征。

创新模式,建立台账

该市提出将极端暴雨淹没风险特征模拟结果与城市空间对象个体抗御能力相叠加的洪涝风险评估方法,形成了一种更加高效实用的极端暴雨洪涝风险评估模式。

基于该方法绘制了不同暴雨量级下市区全域风险图,以此为工作底图,采用地理信息技术与人工校核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利、地铁、电力、市政、交通、通信、学校、医院、重点企业等19类重要基础设施进行极端暴雨洪涝风险评估,绘制了覆盖无锡市区全域的20张重要防护对象专题洪涝灾害风险图并建立了风险台账。

按照0.50倍、0.70倍、1.00倍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量级,建立水利工程、城市生命线工程、重点保护对象等3大类19个对象风险台账。形成台账清单,包括经纬度、淹没水深、风险等级、主要应对措施等,并通过模型计算、GIS叠加、等级划分,制作了承灾体对象的专题风险图。

针对此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该市印发并实施《无锡市城市防范应对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工作指导意见》,提出6个方面、20条应对措施建议,161条具体实施方案,安排落实了73项重点工程,总投资399.6亿元,计划2025年前建成,全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水平。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更新完善,确保数据的实时、准确,同时也要在实践运用中进行检验。下一步,该市将进一步把本次风险普查成果应用于《无锡市防汛防台指挥决策秒响应系统》和《无锡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系统》的开发建设中。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