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聚焦问题短板和薄弱环节,统筹协调、挂图作战、全力推进,扎实做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2017—2019年,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分别为0.052、0.047、0.034,呈逐年下降趋势,较大事故也得到有效控制。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分工。深入研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标准,对标对表明方向、找差距,研究制定《常州市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将51项创建目标细化分解成323项工作清单、531条具体任务,将任务清单逐个分解到3个主城区、34个责任部门,全面厘清地区、部门责任边界,明确具体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完成时限和标准依据,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精细化落实。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围绕科技、管理、文化等重点内容,深入细致查找问题短板和薄弱环节。坚持多层次、分领域开展安全风险普查与辨识评估工作,编制《城市风险评估报告》《城市风险白皮书》,绘制“红、橙、黄、蓝”四色风险空间分布图,针对性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大力推进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打造集合水气热管网监测系统、人员密集场所和建筑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城市电梯应急处置系统等13个子系统统一监测的城市安全预警监测平台建设。
三是突出建章立制,压实创建责任。制定《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任务清单》,进一步强化党政领导责任、厘清细化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出台《常州市安全生产警示提示制度》等5项制度性文件,明确安全生产警示提示、约谈、督办等工作的实施主体、实施对象、实施程序、整改要求、依法公开等要求。明确辖市区党委政府及35个安委会成员单位的考核指标任务,通过定期通报进度、定时定点督查等形式,有力强化创建责任落实。
四是注重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以“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利用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五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春风行动”、“百团进百万企业”宣讲等活动契机,大力宣传发动,积极开展企业安全教育、社会安全宣传、家庭安全知识普及,促进安全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提高市民的安全获得感、安全知识知晓率和安全意识。在报刊、网站、新媒体等平台,以及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大力开展安全公益宣传,提高群众参与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了关心、支持、参与创建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