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
在全系统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促进全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二、整治范围
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所有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医疗卫生单位。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 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卫生健康系统涉及的典型危化品主要为:具有火灾、爆炸、腐蚀安全风险的消毒用乙醇、高锰酸钾、次氯酸钠等,具有火灾、中毒、腐蚀安全风险的检查用甲醛溶液、氰化物等,具有火灾、爆炸安全风险的麻醉用乙醚、医疗用压缩氧气及液氧等3大类8种。具体按照《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10部门公告2015年第5号)和国务院安委会《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的行业品种目录》执行。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参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辨识》(GB18218-2018)。
三、整治重点
1、是否建立责任体系。是否及时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决策部署,定期分析研判安全形势,研究开展工作。是否明确领导责任、职能部门责任、使用部门责任、一线岗位责任,建立责任清单。是否明确危险化学品归口管理部门。
2、是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否根据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危险特性以及使用数量和使用方式,建立健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健全危险化学品库房、实验室、制氧间等重点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危险化学品购买、储存、使用、内部转运、管理、处置全流程的管理制度。
3、是否符合使用条件。是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危险化学品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有符合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的合适场所及视频监控、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设施设备。从业人员是否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是否按岗位要求配备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人员。
4、是否建立相关台账资料。是否动态掌握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品种、用途、使用方式、使用部门和储存地点及数量等情况,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基础信息档案。
5、是否开展风险识别管控。是否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环节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辨识确定风险等级,并依据相应风险等级完善管控措施。
6、是否规范采购使用。是否从具有危险化学品经营资质单位采购及使用附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是否使用国家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是否违反限制性规定使用危险化学品。是否按公安、应急等部门明确的标准,规范使用管理其他易燃易爆危险品、剧毒和放射性物品、有毒生物制剂、特殊药品。使用时是否遵守操作规程。是否根据危险化学品特性为使用人员配备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其规范使用。
7、是否规范处置废弃物。是否对使用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废弃物从形成、收集、贮存、包装、标识、转移、去向等进行全流程规范管理。
8、是否落实检查整改制度。使用单位领导、职能部门是否定期组织检查,使用部门责任人员是否落实每日核查要求,对发现的问题隐患是否及时整改。设区市卫生健康委和使用单位是否采取突击检查、明查暗访、随机抽查、交叉检查等方式,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时段的督导检查。是否建立问题清单,是否按照闭环管理要求,定期对账销号,强力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对重大问题隐患,是否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
9、是否建立专业化的队伍。是否按要求配齐各级各类岗位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是否对危险化学品管理和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是否建立危险化学品专家库,发挥专家在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中的指导作用。职能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对危险化学数量、性能、安全要求等情况能否做到“一口清”,是否掌握安全处置技术。
10、是否完善预案并开展演练。是否分类制定危险化学品使用环节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并根据演练评估结果及时修定完善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