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2020年
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审查情况的通报
发布日期:2020-01-17 16:42 信息来源:安全监察处 浏览次数:

苏煤安传〔2020〕1号

各煤矿企业,徐州市应急管理局,徐州监察分局:

为谋划做好2020年度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2019年12月17日至19日,在煤矿企业自查基础上,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全省煤矿2020年的开拓布局、生产计划、采掘接续、灾害治理、储量管理、生产能力核定以及各生产系统状况进行了全面审查,现将审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审查总体情况

全省煤矿能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健全完善生产系统、加大重大灾害防治力度,改善安全条件,优化采掘布局,合理安排年度各项生产计划、指标,未发现重大隐患。但系统安全风险仍然存在,安全管理短板和漏洞依然突出,煤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没有根除。本次审查共发现共性问题7条,提出建议11条;个性问题54条,提出建议64条。

一些共性问题:煤矿监测监控系统有瑕疵,人员定位系统功能不完善,CO2防灭火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冲击地压煤矿执行《省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不坚决,未将2020年所有冲击危险采掘头面列入智能化开采建设方案;井下应急广播系统未做到覆盖所有作业地点;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不健全,未对老空积水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管理有瑕疵。

一些重点问题:安全费用提取使用计划不规范,单班入井人数限员规定不到位,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通风系统生产能力核定不准确,通风系统可靠性不高,防灭火重点不明确,机械降温措施落实不到位;采掘接续未充分考虑冲击地压防治等因素,开采孤岛煤柱制定防冲措施不完善,微震监测未覆盖采掘区域,对采掘头面冲击地压风险分析不全面;供电系统复杂,应对大面积停电应急处置措施不完善,排水系统能力核算不准确,风井、总回风巷敷设高压电缆;提升运输系统能力核算不准确,摘挂式架空乘人装置没有设置乘人间距提示或者保护装置;探放老空水措施不可靠,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不到位,泵房安全出口不畅通,个别开采太原组煤层矿井的采区底板奥灰水压力大,突水系数超过临界值等。

二、有关工作要求

(一)扎实整改审查问题,着力科学组织年度生产。各煤矿企业要盯住问题整改,强化督促检查,逐条落实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确保问题彻底整改。要举一反三加强对安全生产条件的自查自纠,持续优化系统,严控安全风险,提升矿井安全保障能力。要结合审查情况,进一步分析矿井生产条件,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调整年度生产各项计划指标,合理规划生产布局和采掘接续,确保全年生产组织科学、从容、有序。各监管监察部门要对问题整改情况逐条进行督促落实,发现问题整改不力的一律责令停产整改。

(二)扎实开展专项整治,着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各煤矿企业要对照重点整治内容和本企业自查自纠方案,持续开展全面深入、细致彻底的自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建立隐患清单和整改清单,逐条整改销号,做到闭环管理;凡是难以保证安全的矿井、采区、头面必须坚决停产。特别是春节、全国“两会”期间,要落实包矿盯守和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做好防寒防冻、停产检修、应对极端天气等工作;各监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重点煤矿、重点头面的调度检查、驻矿督查、明察暗访,严防死守,全力确保安全生产。

(三)扎实推进安全发展,着力做好年度重点工作。各煤矿企业要认清企业在灾害防治、装备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与全国先进煤矿企业存在的差距,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严格落实《省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冲击地压煤矿2020年底前要实现智能化开采。严格落实《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员限员规定》,实现单班入井人数达标,实行采区和采掘工作面限员管理。严格落实《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等法规规范,狠抓对标整改,难以整改到位的要主动停产整改直至关闭退出。各监管监察部门要加强督促指导,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各煤矿企业审查问题整改、建议采纳情况报告请于2020年2月底前书面报我局。

联系人及电话:裴云龙,025-83332430

附件:全省煤矿2020年安全生产条件审查问题及建议清单

 

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

2020年1月17日


附件

2020年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条件

审查问题及建议清单

 

一、共性问题(7条)及建议(11条)

(一)问题

1.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中瞬时故障尤其是风门双开报警较多,未实现伪数据智能标注、故障自诊断功能。

2.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无法判断人员进出方向、重点区域、限制区域人数无法自动统计,不符合《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要求。

3.采取CO2防灭火措施的矿井,未对老空区CO2留存积聚情况的分析不够,未进行标注、分析并建立台账。

4.各冲击地压煤矿未按《省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制定覆盖全部2020年有冲击危险采掘头面的智能化开采方案。

5.各矿井部分偏远地点未设置应急广播终端,不能保证井下全部人员能够清晰听见应急指令。

6.各矿井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不健全,未对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质进行长期动态观测,不符合《煤矿防治水细则》第九条的要求;未对老空积水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不符合《煤矿防治水细则》第八十三条的要求。

7.各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地质防治水台账、图件不能及时编绘上传,不符合《煤矿防治水细则》第十九条的要求。

(二)建议

1.各矿井要加大统招高校毕业生力度,培养年轻工程技术人员,做好新老接替工作。优化调整职工年龄结构,提升职工素质和操作能力,为智能化矿井建设储备人才。

2.各矿井反风时,部分巷道处于微风状态,要对这些巷道特别是皮带机道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评估和研判。

3.建议加强报废化学氧自救器的管理,建立制度,作为危化品风险进行管控,及时返厂。

4.加强密闭墙检查、管理,对采空区瓦斯积聚地点超限等情况及是否存在爆炸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专项防治措施。

5.防灭火高分子材料使用管理要严格落实国家煤矿安监局即将印发的《煤矿井下反应型高分子材料安全管理办法》。

6.采用注氮气(二氧化碳)防灭火,要建立落实专人定期检测分析和整理有关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等规章制度。采用注浆防灭火时,通风部门在注浆前和注浆后要与地测部门及时沟通采空区积水情况,避免发生透水、溃浆事故。

7.各矿井要在防治冲击地压“强支护”措施上多做工作,积极引进先进成熟的支护装备,提高采掘工作面支护强度;要丰富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手段,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要制定针对性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并严格落实,遇有异常情况,立即停产撤人。

8.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各矿计划淘汰生产水平架空线,采用蓄电池电机车运输,充电硐室的充电量大,建议加强氢气的监测,并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9.各矿井要加强对井筒上下安全出口和井筒装备设施的安全检查。

10.目前各矿井物探工程全部依靠外委单位完成,但是物探设计需要煤矿组织审批、物探成果报告需要煤矿组织验收,建议加强物探业务培训,技术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物探知识和业务能力。

11.各矿井工作面掘进期间及回采前,对掘进前方及工作面内隐伏构造、陷落柱等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物探、钻探等局部补勘工程没有逐项列出及预算相关费用,建议将局部补勘工程纳入水害防治项目管理,并纳入年度防治水安全投入费用。

二、姚桥煤矿(问题16条,建议11条)

(一)问题

1.矿井安全费用提取使用计划中,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等费用安排偏少;有“露天矿边坡治理”内容,与矿井实际不符。

2.通风系统生产能力核定没有根据平均日推进度核算工作面产量。

3.没有针对2020年采掘接替计划明确防灭火重点工作面,并制定针对性防灭火措施。

4.7263工作面开采孤岛煤柱,防冲安全开采论证由煤矿组织,且专家全部为姚桥煤矿人员,不符合《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第三十二条“冲击地压煤层开采孤岛煤柱前,煤矿企业应当组织专家进行防冲安全开采论证”的规定;未明确“遇到强冲击倾向时停产、撤人”等措施。

5.据安全生产条件审查汇报材料:冲击地压危险分析程度不够,受冲击地压威胁的采掘工作面防冲措施针对性不强;采掘接续计划不细致,井下采掘工作面推进度等相关指标未充分考虑生产准备、冲击地压防治、探放水等灾害治理影响因素;作出2020年“采区接续正常”的结论依据不足,如:西十采区是否正常还不确定。

6.井下远程监测监控供电系统运行时间较长,技术性能落后。

7.井下供电系统有2处串联达到三个以上,有些采区已经结束,变电所未及时拆除,造成供电系统复杂。

8.煤矿应对大面积停电应急处置预案不够完善。

9.东二风井、-200总回风巷敷设高压电缆,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62条规定。

10.供电能力核算未排除西风井独立供电系统。

11.矿井排水系统能力核算未将中央泵房、-650水平进行单独核算后再进行综合核算。

12.矿井主提能力核算中,提升载重均按箕斗额定载重计算,未对箕斗进行称重。一次提升循环时间按1次测定时间,不符合《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第十二条规定,取3次实测的平均值。

13.矿井两翼水平距离均超过5000米,且两翼有主运系统,在核定矿井生产能力时未按规定选取0.95安全生产系数,不符合《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第四条规定。

14. 8521溜子道探放7煤老空水采用限压循环疏放水,不符合《煤矿防治水细则》第八十二条要求。

15.《防治水中长期规划》针对性不强,未做到“一面一策”,不符合《煤矿防治水细则》第七条要求。

16.矿井防治水设计及措施中描述的“发现突水征兆时,应当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区域的人员到安全地点,并向矿井调度室汇报”,不符合《煤矿防治水细则》第四十九条要求。

(二)建议

1.2020年计划布置的新东三采区8539工作面,标高为-650m,建议设置降温系统。

2.矿井要对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一通三防”工作指导意见》,审查矿井现行通防管理相关规定,逐条对标整改。如:贯通老硐子生产矿长现场指导;采区工作面设计要通风部门签字;贯通放炮要求班长与瓦斯员一起检查瓦斯和风筒完好情况。

3.进一步优化简化通风系统,减少通风设施、老旧采区用风,提高系统的抗灾性。

4.对西六采区的开采顺序进一步分析、论证,避免形成孤岛和应力集中区。

5.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规定,结合冲击地压防治相关要求,进一步优化采区上下山保护煤柱留设。

6.建议对地面35千伏高压变电所高压选择性漏电保护、井下供电系统防越级跳闸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7.井下大量使用大功率变频器,电磁干扰比较大,应采取措施减少对各类监控系统、通讯系统影响。

8.由于两翼主提升系统提升量不平衡,导致提升系统运行时间长,检修保养时间短,设施损坏老化加快,建议严格控制提升量,简化优化系统,确保从容生产。

9.通往洗煤厂的地面封闭皮带机廊由大屯洗煤厂管理,但设在皮带机廊的甲烷传感器由姚桥煤矿负责调校、维护,建议两家单位之间完善相关管理协议,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

10.胶带入库前在胶带端部取样进行阻燃性和抗静电性检测,建议从胶带中部取样,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1.7263综放工作面为智能开采工作面,该工作面存在断层且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建议地质部门加强该工作面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确保该工作面安全顺利回采。

三、孔庄煤矿(问题11条,建议13条)

(一)问题

1.矿井劳动定员单班入井人数不大于400人,实际早班最多入井人数达700多人。

2.未将防冲治理费用列入年度安全费用计划。

3.2020年7-9月份采掘头面采深较大,矿有5台局部降温系统,仅考虑了7436面,IV3采区、-1015掘进头,未考虑7303工作面、8433工作面。

4.通风系统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中,通风阻力验证没有分系统进行验证。

5.据矿井安全生产条件审查汇报材料,未对2020年矿井采掘接续合理性进行分析;采掘接续计划不细致,相关指标未充分考虑生产准备、冲击地压防治、探放水等灾害治理影响因素;7436工作面冲击危险未进行分析,其它工作面危险性分析不具体,没有列出中等、强冲击危险等重点防治区域。

6.SOS微震监测系统布设的传感器数量不够,区域监测未覆盖矿井采掘区域。

7.井下Ⅲ5上部变电所241-26高压馈电开关负荷侧同时带两路负荷,不合理、不可靠。

8.Ⅲ5泵房变电所只有一路高压进线电源,缺少一路高压备用进线电源。

9.东风井、Ⅰ4、Ⅰ5总回风巷敷设高压电缆,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62条规定。

10. -1015水平无专用蓄电池电机车充电硐室。

11.《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未对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进行排查,导水裂缝带为2001年排查,地点为-375水平7191工作面,目前已经进入-1015水平,未对新采区及深部区域进一步进行分析。

(二)建议

1.2020年通风系统变化较大,浅部I6采区结束后-375水平收作,-375大巷改回风,深部-1015大巷与IV3采区贯通形成系统,矿要提前制定方案做好风网验算;I6、I5、II5采区为水采区,老塘内有大量遗煤,提前分析相联通采空区,认真排查密闭(约30-40道)情况,分析漏风通道,及时采取措施;Ⅰ6采区2020年第三季度回采结束,要超前考虑Ⅰ6采区封闭、-375水平收缩等相关工作,进一步优化、简化矿井生产系统。

2.做好7434面拆除期间的瓦斯防治、防灭火、防冲工作,特别是老塘内瓦斯较高,一旦有火情比较危险,要提前做好防灭火工作,加快拆除进度;建议对7434工作面进行瓦斯地质分析,指导其临近工作面瓦斯治理工作。

3.-785皮带大巷等全部处于进风巷中,一旦出现火灾,影响范围大,建议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专项预案。

4. IV1采区7436两道及IV3采区开拓是明年瓦斯防治的重点,建议7436溜子道掘进开窝段要从加大通风量等方面做好瓦斯防治工作。

5.封闭火区防灭火墙栅栏外应设置CO传感器。

6.按照《国家煤监局关于加强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通知》对冲击地压采煤工作面超前范围内、掘进工作面200m范围内等重点区域增设人员定位系统读卡分站,并设置超员报警,实时对该范围内人员进行管控。

7.井下个别区域供电线路串并联的采区变电所偏多,建议进行优化。

8.2020年计划对35千伏变电站、老主井变电所、井底车场部分高低压开关柜进行更换,工程量大,影响范围广,应制定专项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9.建议对地面35千伏高压变电所高压选择性漏电保护、井下供电系统防越级跳闸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10.加强对混合井井架和井筒装备安全间隙位移变化的观察测量。

11.混合井主井制动力矩与提升机静力矩之比为3.06,老主井为3.07,略大于3,处于临界状态,轻微超载或制动系统残压过大易造成制动力矩不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议严格控制箕斗装载量和制动系统残压。

12.采用长距离钻孔探放7434工作面老空水,由于-1015皮带大巷与积水体的高差达150m以上,探水孔孔口承受的水压大,建议采取防喷孔措施。

13.大坝下开采,虽然采取了大坝预加固措施,但地下开采对大坝的阻隔水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建议超前编制注浆充填设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四、徐庄煤矿(问题8条,建议12条)

(一)问题

1.矿井井下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

2.未将防冲费用列入年度安全费用计划。

3.南风井风量8238m3/min,通风阻力2690Pa,不符合《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标准的要求。

4.矿井进回风差值900m3/min,未查明原因。

5.SOS微震监测系统布设的传感器数量不够,目前只有19个传感器,区域监测不能覆盖矿井采掘区域。

6.专职防冲施工队伍由矿采准队管理,不符合《防治冲击地压细则》第十八条要求。

7.井下供电系统复杂,其中-750中央变电所7#高压馈电开关馈出线路至710采区变电所,共串、并联8个采区变电所或配电点,可靠性差。

8.主提能力一次提升循环时间取一次测定值,不符合《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第十二条“取3次实测的平均值”的规定。

(二)建议

1.进一步优化矿井通风系统,均衡南、西两风井风量,增加矿井抗灾能力;矿井通风系统调整后,矿井要落实通风阻力测定工作,及时采区降阻措施。

2.矿井新增西风井安全出口,局部避灾路线应及时调整,并组织相关区队学习。

3.矿井夏季高温头面多,如7431两道掘进、7313工作面、8331工作面等,矿井要综合考虑降温系统容量,满足矿井降温需要。

4.8194工作面回采结束后,东九采区尽快收缩、封闭,加快-400水平收缩,简化矿井系统;加快西翼采区准备进度,实现东、西翼均衡生产,提升矿井整体安全可靠性。

5.7313采煤工作面采用综合指数法预测的冲击危险指数为0.67,具有中等冲击危险性。采用多因素叠加法预测,工作面划分弱冲击危险区6处,中等冲击危险区10处,强冲击危险区4处,建议该工作面按强冲击危险工作面管理。

6.据矿井提供的排水泵检测检验报告显示:-400泵房5台水泵,均达不到泵额定流量,建议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7.-400泵房4趟排水管路使用40多年,建议对磨损锈蚀严重的制定计划进行更换。

8.矿井主井装载使用压磁称重,该装置误差较大,矿井实测静张力差9.57吨,额定最大静张力差9.8吨,很容易出现超差,导致提升重载启动时防滑不可靠,且影响钢丝绳运行安全,建议对称重装置定期调校或更新。

9.-750水仓距现有工作面约2500m左右,工作面及放水巷涌水自流进水仓,涌水中杂质较多,建议设置沉淀池。

10.相邻高庄煤矿计划关闭,矿应加强与该矿的图纸资料交换,及时了解边界区域涌水量变化情况,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11.7313工作面跨湖西大堤回采,要定期对大堤进行沉降观测,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注浆加固措施。

12.7331老空水存在动态水约10m3/h,要纳入2020年探放水工程项目,超前探查。

五、龙东煤矿(问题8条,建议7条)

(一)问题:

1.井下综采面单班作业人数没有明确限员规定。

2.防冲副总兼任掘进副总,未做到专职。

3.2020年通风系统发生重大变化,西采区收作后,只有东二采区生产,最长通风路线16000米,且主要用风地点全部集中在最长阻力路线上,占全矿井回风阻力70%左右,预测东二风量3300m3/min,矿井通风阻力接近2500Pa,远超《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标准的要求。

4.通风系统生产能力核定时矿井需风量计算没有计算备用工作面需风量。

5.采煤工作面钻屑法监测周期为3~4天,监测范围为材料道距工作面60m范围,不符合《钻屑监测方法》(GB/T25217.6-2019)5.1.3的规定。

6.采煤工作面应力在线监测系统监测工作面超前200m范围,不符合《采动应力监测办法》(GB/T25217.7-2019)4.2.1的规定。

7.西一泵房、东二泵房没有进行单独生产能力核算。

8.《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未对导水裂隙带开展普查。

(二)建议:

1.7212综放工作面平均倾角达25°,建议综采支架选型充分考虑防倒、防滑方面的性能。

2.矿井皮带机道处于主要进风巷中,一旦发生火灾,影响范围大,对矿井威胁大,建议矿井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预案。

3.加强对7161-2工作面下一步过老硐、7121工作面回采期间过断层、老巷期间的顶板管理及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4.东二采区地质条件差,断层多,工作面布置不规则,加强工作面生产期间安全管理。

5.矿井主提为无尾绳系统,主提静张力差大(11.3吨),接近允许最大值11.7吨,目前制动残压为0.43MPa,偏高,导致制动力矩与静力矩之比处于临界状态3.06(略大于3),系统风险大,建议严格控制装载量,调低制动系统残压。

6.东二采区7214工作面、7211工作面位于孙氏店断层与F1断层之间,预测伴生小断层发育,生产条件较差,建议加强地质条件的探查和分析工作。

7.充分分析研判三河尖煤矿关闭后老空水对龙东煤矿影响,制定并严格审查安全开采评价报告。

六、张双楼煤矿(问题6条,建议12条)

(一)问题

1.未按《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通知》及时修改井下单班限员规定。

2.未明确2020年安全培训费用计划提取比例、金额,以及可实际使用,计划使用资金。

3.矿采取的防冲措施“对巷道预留底煤厚度大于1m的区域施工底板卸压孔(底煤爆破)进行卸压处理”,不符合《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第二十九条规定。

4.矿井准备煤量偏小,采区接续较紧张。74104工作面接92610工作面的接续偏紧,计划安排没有充分考虑防治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比如74104材料道计划日进尺6.5米,超过防冲措施规定的进尺5米。

5.检验报告采用的“主提导向轮与钢丝绳直径之比”检测标准与《煤矿安全规程》第417条不对应,结论错误。

6.-500水泵房通向副井的安全出口底鼓、台阶严重变形,出口不畅通。

(二)建议

1.进一步优化矿井通风系统,-500以上老采区进一步简化、优化。

2.西五采区开拓长距离局部供风掘进,建议尽快构成采区通风系统。

3.西大巷皮带机道处于西三采区进风巷中,要编制火灾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

4.安全监控系统多网融合后,要加强演练,测试与应急广播系统、人员定位系统融合情况。

5.74104工作面煤层具有强冲击倾向性,评价具有中等冲击危险,计划日推进度6刀,建议降低推进度。

6.2020年各采掘头面的强冲击危险区要进一步分析;9201采煤工作面跨上山煤柱开采,要超前采取针对性的防冲措施。

7.井下用电负荷分布广集中度低,造成井下供电系统采区变电所偏多,系统复杂,管理难度大,建议-500水平西三变电所和-750水平西一配电点应及早收作。

8.井下大量使用变频器和大容量变压器,电磁干扰比较大,应采取措施减少对各类监控系统、通讯系统影响。

9.建议-500水平中央变电所、-750水平中央变电所及东翼-1150泵房变电所实现远程控制和无人值守。

10.加强观测新井架、新老井筒的位移变化,保证系统运行安全。

11.西五采区现有地面勘查资料反映,该区域存在水文地质疑点,为防止开拓掘进期间误揭含导水构造,应坚持有掘必探,超前探查采用物探、钻探相结合的方法,严格分析物探资料,不放过任何疑点并加强钻探验证工作。

12.-500东一采区7100工作面靠近煤层隐伏露头,属提高上限开采,要认真落实集团公司组织论证后确定的防治方案;建议根据类似条件的7201工作面回采揭露的水文地质情况,进一步优化防治方案。

七、李堂煤矿(问题5条,建议9条)

(一)问题:

1.矿井通风系统生产能力计算方法错误,没有逐个计算采掘工作面需风量和产能。

2.排水能力核定未核定-718泵房、-720泵房及-927泵房的排水能力,不符合核定标准要求。

3.矿井35千伏主变压器容量小,目前供电能力偏紧,不能满足明年井下排水系统增加能力的要求。

4.921轨道下山架空乘人装置抱索器采用摘挂式,没有设置乘人间距提示或者保护装置,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83条第二项规定。

5.921采区底板奥灰水压力大,突水系数超过临界值,必须针对性对工作面采取疏水降压等措施。

(二)建议

1.东大巷断面10.9m2,风速达7.3m/s,风速接近极限,东翼采区要严格以风定产,控制采掘头面个数。

2.进一步完善3c煤采区防灭火系统。

3.3C201工作面开采煤柱,要按照《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制定防冲专项措施,并组织专家论证。

4.矿井要从奥灰水和老空积水防治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对921延伸采区开采顺序进一步分析、论证。

5.921延伸采区开采距离安全水头值还有300多米(奥灰水),必须待水位降到安全水头值后才能进行采掘作业。

6.建议井下泵房、变电所、运输系统加快自动化控制建设进度,确保系统可靠性,减少下井人员。

7.井下轨道运输系统因巷道变形,容易造成轨道超差或安全间距不足,要加强巡检和维护。

8.巷道掘进及工作面回采前应加强含(导)水构造的探查(物探、钻探),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9.921采区奥灰水疏降孔应系统设计,根据生产布局接续分步实施;矿井、采区防排水系统应根据疏水降压等新增涌水量情况进行改扩建;92105工作面靠近煤层露头,上覆四灰、五灰含水层补给条件好,预计该工作面涌水量较大,应建立与涌水量相匹配的防排水系统。

 


关闭
打印